當我天真地認為影集「六人行」(Friends)裡面,羅斯.蓋勒(Ross Geller)的前妻卡蘿(Carol Willick)因為愛女人而和他離婚的軼事,是個多麼了不起和激進劇情手段。但是早在1979年,伍迪艾倫(Woody Allen)的自編自導自演電影「曼哈頓」(Manhattan)已經殘酷到讓每個男人都下不了台。
「曼哈頓」講得是幾個談高調的年輕人,他們在大都會裡,聊著一些成人的話題、婚姻的瓶頸,還有每個人性格帶來的窘境等等。伍迪艾倫就是一個腹背受敵的上班族,即將失業,離婚後面臨龐大贍養費負擔,但他還是想尋覓新的約會對象...而他的前妻不僅和另一個女人共組家庭,扶養他們(電影中伍迪艾倫和梅莉史翠普(Meryl Streep)一起生)的兒子,還出書分享和前夫的私生活;然後他自己勾搭上已婚死黨的外遇女友黛安基頓(Diane Keaton)自己則和未成年的女孩若有似無的談著感情。反正全部人物的設定就是一個「亂」字,關係越失控就越能表達一種伍迪艾倫式的「哲學」思維。這些攪到快爛掉的劇情,倒是留給觀眾很多「思辯」的空間。

「太陽底下還有什麼新鮮事?」反正伍迪艾倫有戀童癖、梅莉史翠普是女同性戀,黛安基頓是難搞的費城人,專門找已婚男人交往;好不容易電影裡有個幼齒可以期待的角色,結果伍迪大爺找了一個史上最醜的女配角,並且在結局選擇與她廝守,看到這裡就會忍不住大罵道:「大家都有病嘛!」從電影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每個男人對美女有多少渴望,但是卻對感情總是引鳩止渴罷了,難怪從古至今只有勇士才能得到公主,除了要屠龍、殺巫婆然後還要對抗天命,當然還得英勇到能一肩扛住美女對白馬王子的想像,所以懦弱的小男人...我勸你還是先退後兩步吧!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,看著電影一邊抱怨那個女配角的臉,醜到可以塞進馬桶裡,我真的一點都不誇張。如果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想像一下,自己坐在戲院寬大的銀幕,看著好萊塢影視產業,精挑細選過的美女在螢幕上走動,有時遠景有時特寫,其實還算是一件美妙的事情。但是伍迪大爺就是想要挑戰每個人的視覺神經,他一開場就讓一個醜八怪以無止境的「特寫」出現(對不起,是聊天片段的剪接,但因為實在太醜了,讓我覺得自己正在永無止境地看著她的臉)我不知道這該說藝術家的品味獨到,還是我個人太世俗虛榮。我不希望這部電影傳達的東西,包含以下訊息:1. 美女不是同性戀就是怪人 2. 醜女比較適合同居和結婚。不過美女的行情,倒是沒有因為這部電影而下滑,最顯著的例子,就是電影教父(The Godfather)第三集中,艾爾帕西諾(Al Pacino)飾演的教父邁克(Michael Corleone)女兒瑪麗克里昂(Mary Corleone)演員本身賣相不佳,而造成廣大群眾的不滿。

自古以來,都有許許多多和「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」差不多的名言佳句,都在警告我們「美」的重要;果然單靠伍迪艾倫一個人,還是無法螳臂擋車,從此改變世人對美醜的主觀見解,在大眾傳播如此舉足輕重,已經屬於每個人生命的一部份時,還是不要逆天行道,相信選角和劇本只要順勢而為,每個作品的產出,都有機會變成經典的機會。不管在哪個國家的影視或娛樂產業,我們還是必須瘋狂地找尋「秀色可餐」的男男女女,畢竟「忘憂」才是這個產業能為人類作的事情。衷心希望每個人都會喜歡「曼哈頓」這部電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