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Biagio Antonacci,義大利的情歌王子,走紅的年代比較久遠,大約是九零年代到兩千年左右比較常出沒,但是近期又開始活躍了起來;我第一首學會的義大利文流行歌,就是他的代表作「Cosi presto no」,非常感傷和深情的一首情歌,講得是一個男人痴痴愛著一個女人,但是歌詞中的女人始終拒他於千里之外,但是男人還是沒有絲毫動搖,始終深愛那個女人。
「Sappi amore mio」的概念就簡單很多,也是一個男人對女人唱的歌,講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能夠,希望這個女人能瞭解自己的心,然後在歌詞一直唱著雙關語:「親愛的你懂嗎?」和「你明白我的愛嗎?」(Sappi amore mio),我自己覺得這首歌,非常適合在陽光普照、萬里無雲的公路上聽,一邊高速前進,然後一邊哼歌還打拍子,這首歌就是那種對內心世界的吶喊令人著迷。

如果很深入瞭解西方流行文化,我們會發現,東方不論是否進入二十一世紀,都算是偏於保守的,我要說得不是那種對「裸體」或者「性」、「道德」之類的看法,某種程度西方還比我們更害怕開放,他們對於「墮落」的恐懼其實超乎我們想像。我們對事情的關注沒有西方來得多元,通常我們對情感也不太有自信,老覺得別人愛我們是種施捨,我們應該要期待別人主動,確認自己並不是不要臉,老愛往臉上貼金。但是西方人創作的時候,不吝於把自己的情緒或想法表達出來,舉個例來說,小紅莓樂團(The Cranberries)就曾經在歌裡唱道:「我原本想當你孩子的媽,但是現在全毀了!」或者「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是你老婆!」
有時候我們對情感的不安全感,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不表達;每個人無所適從,導致世界不停空轉。我其實希望我爸媽直接告訴我他們並不愛我,或者我愛過的某個人親口跟我說,也許我們不適合。我在更年輕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,摸索誰愛我,誰不愛我,也因為這樣我常常覺得自己鼻青臉腫;大學時代我常常哼這首歌,因為我覺得我愛的人,在當下並不知道我愛他,不論我們並肩聊天、一起吃飯還是互道再見。呼應了歌詞的第一句:「這就是我呀!」(Questo sono io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